日前,海珠區發改局印發了《海珠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全面梳理“十三五”期間海珠區產業發展現狀,深入分析“十四五”發展條件和國家、省、市產業發展導向,科學研判發展機遇和挑戰,明確海珠產業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產業布局和發展路徑,解答了“海珠區將發展什么產業?在哪里發展?如何發展?”的問題。
數字經濟建設樣板區 總部經濟匯聚新高地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先行區 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 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
到2025年,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GDP達30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達1500億元,市級總部企業達70家,億元稅收企業達4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800家,形成“1+6+N”現代化產業體系: “1”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 “6” ——做大做強六大戰略性支柱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高端服務、會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工業; “N” ——加緊培育未來產業,包括類腦智能、區塊鏈、納米科技、元宇宙等。 展望2035年,琶洲建成世界一流的數字經濟示范區,海珠區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實力、綜合競爭力進入廣州第一方陣。
在“一區一谷一圈”的總體空間布局下,重點發展六個產業聚集發展重要節點: 建設“總部+會展+數字經濟+商業”集聚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會展文旅、現代商貿、智能建筑、高端服務和都市工業等產業。 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服務、現代商貿和都市工業。 重點發展會展文旅、現代商貿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 建設數字生態拓展區,重點發展會展文旅、高端服務和現代商貿等產業。 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會展文旅、現代商貿、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建筑和都市工業。 石溪至瀝滘高端時尚總部區 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會展文旅、現代商貿和智能建筑等產業。 重點推動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廣州塔數字文旅區產業聚集區建設; 布局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石溪至瀝滘高端時尚總部區產業聚集區建設; 謀劃環中大科技創新區、環海珠濕地價值圈產業聚集區建設。 以創新為引領,調動多方力量,優化創新環境,圍繞創新鏈、產業鏈,構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化轉型賦能服務和數字化應用示范場景的“海珠樣板”。 2、開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構建“鏈長制”工作機制,以區領導為“鏈長”,以龍頭企業或行業協會為“鏈主”,發掘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按照產業鏈制定招商目標和工作計劃,打造一批產業生態完備的產業聚集區。 推進都市工業載體建設,大力發展總部型、技術型、特色型都市工業,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發展模式創新為兩翼,推動傳統工業企業數字化升級、與服務業融合互動發展的都市工業發展體系。 4、打造廣州國際消費中心標桿區 緊緊抓牢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機遇和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有利契機,全面加快中高端商圈規劃建設,以廣州塔-琶洲片區世界級地標商圈為引領,推動江南西-太古倉、廣紙-瀝滘、濱江、中大、海珠濕地片區5個區域特色商圈發展壯大。 5、推進產業集聚發展 對現有產業園區、未來重點投資建設項目以及未來城中村改造將釋放的增量產業空間進行合理規劃利用,增加高質量產業空間供給,著力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園區,構建布局優化、產業協同、業態高端、效益明顯的產業發展格局。 以問題、目標、結果為導向,依據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產業發展目錄,通過上級政策爭取、學習借鑒先進發展地區等方式,不斷完善優化海珠區產業政策體系,集聚優勢資源,創新政策舉措,提升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撐。6、優化產業政策體系
400-0752-589